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评价法对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获取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考虑自然系统整体性、系统性、连通性及区域差异性的同时,在对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范围;在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范围 ,进而采用叠加分析获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评价。探索林田湖内在联系在空间上的体现,挖掘生态保护修复的空间布局特征,探索其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考虑人地系统与地域分异,结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对其进行整体规划。
一、修复技术
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术为主,其可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示意图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热处理法。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深层翻土法)、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客土法)、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换土法)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化学修复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进行固定、解毒、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
二、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主要有三个原则:
(1)可行性原则一是技术上可行,选用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效果比较好,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大面积实施和推广;二是经济上可行,治理成本不能太高,让农村、农户能够承受,便于推广,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
(1)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择对土壤肥力、生产力负面影响小的技术,如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在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不要带入新的污染物,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会对农田土壤环境、农作物和周边环境以及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风险可接受。
(3)因地制宜原则不能简单照搬已有的农田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根据土壤的:污染面积污染种类污染程度修复的时间成本和未来土地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科学论证,选择合理的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