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自然修复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生态自然修复

  一、草原生态系统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地与森林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世界草原总面积约2.4×107 km2,为陆地总面积的1/6,大部分地段作为天然放牧。

  二、草地的分类

 

  

  草地可分为草原与草甸两大类。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两大类。

  三、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象,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QQ截图20191212153646.png

QQ截图20191218153637.png

  四、草原退化的主要特征

  (1)草原群落的优势种和结构发生改变—草群变矮变稀,可食性牧草减少,有毒草和杂草增加。

  (2)生产力低下,产草量下降。

  (3)草原土壤生态条件发生巨变,出现沙化,盐碱化和沙尘暴。

  (4)固定沙丘复活,流沙掩埋草场

  (5)老鼠、蝗虫危害猖獗

  (6)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五、草原退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干旱、风蚀、水蚀、水灾、沙尘暴、鼠虫害等。

  人为因素:如过牧、滥垦、过伐等。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六、草原退化的阶段

  (1)草群变矮,盖度、产量下降。这时的草地如果给予适当的利用或休歇,可望短期内恢复;

  (2)植被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劣质低质杂草以及毒草大量滋生。这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尚可在较长时间内恢复;

  (3)生草土层完全破坏,这时植物成分和生境都发生了变化,难以恢复。

  七、温带草原牧场恢复措施

  (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粒径、孔径、缝隙)会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萌发。沃土的存在对植被的建立十分重要,土壤中的盐类会阻碍一些种类的萌发。

  (2)控制一年生杂草。

  (3)多年外来种植物的控制:具体措施如耕地、使用除草剂、收割和火烧等。

  (4)浅耕翻:适时进行浅耕翻松土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退化草原,进行松土处理后,土壤通气性好转,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

  (6)合理调控畜牧:在内蒙古小禾草典型草原放牧场上,通过轻度轮牧的草地生产力的恢复大于无牧封育草地。此外逐步增加舍饲比例,逐步改变过去放牧的养畜方式也是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

  (7)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将人口数量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当正常的农牧业生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通过不合理的社会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退化的草原,首先要控制住人口的增加。

QQ截图20191218153819.png

  (8)选育优良牧草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措施,选育出新的抗旱、耐旱的牧草品种,以适应内蒙古严酷的自然条件。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牧草,通过引进驯化、培育和改良,选出优质的牧草。

  (9)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划区轮牧可以改善草地植物成分,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达到草地改良的目的,且有助于草地的管理,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牧民劳动强度,同时在不放牧和放牧区内可以进行草地的补播、施肥、消除毒害等作业。

  (10)灌溉施肥:加强对草地的能量和物质投入,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有研究表明,增施有效养分可显著提高草甸的生产能力。在干旱区,尤其是早春严重干旱的地区,加强对牧草的灌溉,可促进其生长,提高产量。

QQ截图20191218153853.png

  (11)建立草地生态监测和预报体系:利用科研机构建设的草地监测网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草地进行动态监测,获取草地的动态变化信息,及时对草地实施有效地调控和管理。对草地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鼠虫病害,加强预测和防止,阻止草原的进一步退化,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

  (12)加强管护,推进禁牧走上法制化轨道:为保证禁牧工作顺利实施,可由畜牧、林业、水保、公安等部门组成专门的执法队,对禁牧工作进行专项查禁和定期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民约,使群众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Copyright©2019 宁夏锦润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宁ICP备15001105号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858号